《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》

作者序 / 
或許人並不是厭倦或者想逃離什麼,才從都市來到鄉村的,而是人們本來就歸屬自然,才會在每回接觸花草泥土的時候,心思漸趨沉靜;也才會在與動物相處的一時半刻,因牠們存在本身即具有的完美而著迷。

每日清晨,我聽見那些毛茸茸的小傢伙或抓或爬的聲響,以及牠們啾啾或咕咕的鳴叫,於此展開新的一天。牠們是與我同棲生活的幾隻家禽,鎮日在後院扒土找蟲、下蛋、理毛、洗沙浴,我們分享食物的不同部位,相互照看、餵養彼此,我常因牠們古怪滑稽的行為而發噱,或被動物如神聖光照的野性充滿,感到不可思議。簡單清理雞舍後,我會散步去菜園,照料如迷你森林般的園子,裡頭有各式蔬菜、辛香料、瓜果與根莖作物,以及聞起來微香微甜的野草。在那裡我彷彿以巨人之眼穿透孔隙悄然微觀,探看作物細緻的生長、叢間的野蟲漫爬,以自身僅有的知識經驗,試圖理解土地自然逕自流動的神秘幽微。

我難以言喻每回播下種子、滿心期待雨水滋潤,然後它們就真的奮力冒出新芽的那份感動;也難以形容從小雞剛出生的第一天起,每日每日看著牠們從原本比手掌還小的溫熱身體,逐漸長成橫衝直撞的野蠻小獸,並親眼目睹母雞如人類臨盆般用盡全身力氣產蛋的動人過程。

與土地及動物緊密結合的時光,即使生活總是圍繞著相同的事情──把雞餵飽、照料菜園、料理採收後的食物,卻因為這樣充滿朝氣與簡樸氣息的日子,我甘願駐足平凡。

我想在眾聲喧譁的時代,如果有一件事能讓你的心迅速安靜下來,那麼只需擁有這一件事就已足夠了。對我而言,這件事就是耕作,日日在泥土芬芳、季節流轉之間,見證作物使以靜默的心機,用最具象的方式在你眼前展演生命力,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。

跳脫概括下的鄉村美好生活,以及那些大而籠統的感受,我期許自己用細微事物的切面,來吐露生活現場的細節與真實、美麗與艱難。於是這本書也談及人類對於動物的隱晦情欲、吃食所愛的甜蜜感傷、給雞吃雞的道德矛盾;抑或在看似恬靜的農村,除了瞥見野地動物的生猛童趣、村人之間的鮮活互動,也同時揉雜了些許鄉野奇幻與恐怖元素,以小品的輕快,想望如詩歌一樣鏗鏘節奏,如電影或繪本那般染有畫面張力。

在小村鄉野與土地自然的豐饒元素之外,書的最後回歸到現實社會與生存的本質,以「人與人之間」、「人與物質之間」、「人與工作之間」作為收束,描述了農村與都市截然不同的人際模式,以及透過採集山土、鋸竹、拾木等過程,逐漸減低了擁有物質的企求欲望,進而連動身體與知識上的解放。並在這樣以耕作、飼養、採集為基底的生活,挪出了餘裕去思索工作之於人生的意義。

這一連串關於人生諸多面向的思考與嘗試、懷疑與叩問,種種亟欲探詢的背後,或許正來自內心強烈的渴望,始終渴望尋得一種更熱切、更清醒的生活樣態。


其他介紹
*  2019年
德國法蘭克福書展  「台灣:故事之島」參展選書
  
 
台北市立圖書館     好書大家讀     72梯次入選書  
 
open book 閱讀誌     短評推薦:李盈瑩寫出了一幅恬靜、確幸、處處都是小頓悟的農家樂,讓人非常在意那些活靈活現的小雞,千萬千萬不要變成雞排啊!都市人融到農村本來就有微苦,但因為鶴立雞群的文學巧思,就成為自然而理所當然的人生旅程。別具慧眼、令人無比驚豔的作品:在此,農地找回了文學,文學找到了農人。www.openbook.org.tw/article/p-323
  
 文章試讀 可點選:博客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