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年的濕地尋寶
在徐志雄出生的年代,宜蘭員山有許多村民從事鰻魚養殖,他的父親也不例外,長達十五年的時間,仰賴一尾尾外銷日本的成鰻來養家餬口。然而,宜蘭的先天環境相較於其他縣市,氣溫低、陽光少、雨季長、颱風多,別人的鰻魚一年半就能養成,宜蘭的鰻魚硬生生要再多出半年,這之中無論是電費、飼料、人工,成本就高出許多,即便後來改養鱘龍魚、熱帶魚、蝦子等水產,事業仍不見起色。直到徐志雄退伍後,在朋友建議之下開始投入水草養殖,這才逐步發現,原來宜蘭許多濕地本就長有野生水草,於是他找來圖鑑,跑遍蘭陽平原,像尋寶般蒐集各地種源,並向國外技師學習水草繁殖技術,就這樣一路從水草養殖、開水族館,逐步走向今日休閒農場的型態。
新世代的水族風格-自然簡約
除了多方經營具有遊憩價值的水草餐點、蓮花茶飲、水草苔球或生態瓶DIY,勝洋農場也設有草場,持續進行水草養殖,並供應給全台水族業者,而魏志閔就是他的客戶之一。在新竹提供水族造景設計的魏志閔,其實原先在竹科工作,僅利用閒暇養魚玩草,但熱愛的事物一頭栽入後便越陷越深,後來索性辭掉工作,專心從事水草事業,並以自身景觀學系的美學基礎,設計出具有日式簡約或充滿自然意向的水族造景,深受許多公司行號與大老闆的青睞。
平日與勝洋水草僅以網路聯繫訂貨的魏志閔,看著園區各式各樣的水草種類,以及徐志雄秀出最新設計研發的水族照明,突然變身為大男孩頻頻驚呼:「哇你們有這個!之前都不知道,我可以訂貨來賣嗎?」被鼓舞的徐志雄就再端出其他新作,兩人就這樣討論起各大廠牌的優劣,以及哪些難得的水草種類。
即便徐志雄認為宜蘭在先天氣候上的條件不佳,水草在冬季生長狀況遠不如南投或其他地方,但身為訂貨端的魏志閔卻能清楚看見差異:「我配合過很多廠商,像粉紅虎耳、紅宮庭這類紅色系的水草,勝洋的顏色就比其他地方還要鮮豔,可能跟水質、溫度、光線等差異有關,以及經驗老道的養殖技術。」
從熱絡到沉寂的水族產業
雖然入行早,並握有紮實的水草養殖技術,然而走過二、三十個年頭的徐志雄,一路看著水草水族業的興衰起落,也不禁感嘆:「早期自然濕地中,真正具有觀賞價值的水草並不多,但只要能找到一株,初期的賣價都很好,像是鹿角苔、莫絲等水生植物都很多,拿去水族館一天可以賣到上萬元,還友像是穀精草,昔日宜蘭山腳下成片都是,單株批發價還可到上百元。當時台灣的水族業榮景一片,《水族生態》、《觀賞魚》等刊物相當蓬勃,民間策辦的水族展也十分熱絡,如今景氣走下坡,許多業者削價競爭,甚至也不放心思設計店內的水族展示,就讓水草賠錢賣,吸引顧客上門後再靠周邊設備賺取利潤。」
美麗靜謐的海底星球
七年級的魏志閔沒能趕上水族業最繁榮的時代,仰賴的全是自身對於水草的熱情,以及十年來逐漸累積的設計經驗。對他來說,當早接觸水草的感動在於,當你看見自己用雙手,一步步創造出一座迷你的、微觀的海底世界,看著小魚小蝦在你所建造的星球裡緩慢悠游、望著水草依隨細微水流左右輕擺,常會在心裡感到一股神秘與奇幻的力量。「以前下班回家喜歡盯著水族缸看,有時一晃眼就六個小時過去了。」魏志閔說道。
徐志雄則因為近年以休閒農業為發展主調,目前水草養殖的部分多半交給弟弟來做,但回想一開始,的確也是每天都會觀察水族缸,看到忘了時間而被老婆罵,尤其以前沒有網路,什麼都要自己摸索,所以無論是觀察水草每日的生長變化,或按圖索驥到戶外挖寶,對當時的他而言都是一場新奇的探索過程。
濕漉漉的嗜好,男女大不同
有趣的是,無意間聊起客戶的性別比例,赫然發現玩水草、玩水族的男性竟多達八成以上,兩人推敲,或許水族養殖牽涉到許多維生系統,包括二氧化碳鋼瓶、恆溫器、過濾器…等,整個過程牽涉到諸多物理化學的領域,所以女生比較不愛吧!從新竹一同前來的魏太太也點頭認同:「對啊,女生比較喜歡園藝或多肉這類的,玩起來相對乾爽、乾淨,雙手不會弄得溼答答的!」
然而,對於熱愛水草的人來說,縱使這個嗜好有些花錢,後續照養維護也相當費心力,比起一般園藝植物還多了難纏的藻害得清除,手指因泡水而起皺。不過,這一切愛上就是愛上了,誰也阻擋不了他與他所創造出來的海底星球,這之間濃濃的愛意啊!
採訪撰文 / 李盈瑩
攝影 / 簡熒芸
原文刊載於《鄉間小路》2018.9